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测评标准
|
测评结果
|
1.组织保障
|
1.1组织领导
|
1.1.1
领导体制
|
1. 院校主要领导参与学风政策制定、学风建设规划及检查落实。
2. 院校成立相应的工作常设机构并有专人负责。
3. 常设机构有明确的学风建设职责分工并完成相应任务。
|
|
1.1.2
工作体制
|
1.有贯彻落实学风建设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
2.将学风建设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统筹协调,相互支撑。
3.学风建设工作纳入院校党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专门研究部署工作并解决重大问题。
|
|
1.2制度建设
|
1.2.1学风建设规章制度
|
1.有科学系统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先进的学风建设理念,工作体系完善。
3.“三育人”的理念得到有效贯彻。
|
|
1.2.2教师相关制度
|
1.具有师资招聘制度并且很好地落实。
2.具有科研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3.具有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并且能够认真实施。
|
|
1.2.3学生相关制度
|
1.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明确,培养计划合理,课程结构科学合理。
2.学生管理规章体系完整,可操性强。
3.及时修订学生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
|
|
1.3物质保障
|
1.3.1专项经费
|
1.学风建设经费占学生经费25%及以上。
2.学风建设经费能够专款专用。
3.学风建设经费使用合理,效果明显。
|
|
1.3.2实训平台
|
1.拥有满足专业教学的实训场地。
2.能够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同时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
3.配置能够适应指导需求的实训教师或师傅。
|
|
1.3.3活动场地与相关器材
|
1.有学生自习专用房间、学生活动场所。
2.有能够满足学生需求器材。
3.场地与器材利用率高。
|
|
2.成长平台
|
2.1
队伍建设
|
2.1.1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
1.按在校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
2.每个班级配有兼职班主任。
3.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素质优秀、责任心强、胜任工作、结构合理;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从事本职工作。
|
|
2.1.2专任教师队伍
|
1.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率先垂范。
2.业务水平过硬,“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不低于75%。
3.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具有团队和创新精神。
|
|
2.1.3
共青团干部及学生干部队伍
|
1.对共青团干部组织、协调、实施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有明确要求。
2.对共青团干部团结学生、互帮互助等有明确要求。
3.每年对共青团干部及学生干部履行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相关职责有考核。
|
|
2.2
管理育人
|
2.2.1
教学研究与改革
|
1.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发明创造有制度,有奖励,有成效。
2.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和应用。
3.课程改革与课程组织具有职业教育特色,新的课程模式得到推广。
|
|
2.2.2
教学过程管理
|
1.建立和健全学院教学管理系统,明确职责范围,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
2.有对主要教学过程实施动态监控、管理的平台和手段。
3.有健全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和实施体系。
|
|
2.2.3
学籍管理
|
1.有专门的学籍管理部门,有适合工作需要的人员场地、设备,人员相对稳定,业务熟悉,职责清晰,任务明确。
2.有信息安全负责机制,对学生个人信息、学信平台资料、学信平台密码、数字证书等有专人负责,工作场地安全、网络畅通。
3.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流程顺畅,无投诉。
|
|
2.2.4
考试管理
|
1.考试前有考风宣传教育,考场能够满足需求,监考人员经过培训,胜任工作。
2.有相应制度和措施对考试过程实施监控,对突发事件有预案。
3.考试违纪有处罚制度和相应措施。
|
|
2.2.5
学生管理
|
1.学生各类档案健全,管理科学规范,数据更新及时。
2.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学习方法讨论、总结、研究。
3.严格学生考勤与请假制度,学生出勤率达到85%以上。
|
|
2.2.6
宿舍管理
|
1.院校宿舍管理制度完善。
2.有专职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对宿舍进行检查、管理,并有具体要求。
3.有特色的宿舍文化,举办宿舍文化节等活动。
|
|
2.3
服务育人
|
2.3.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
1.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贫困档案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规章制度完备。
2.认定程序规范,奖、助学金评定规程合理,学生无投诉。
3.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关心其健康成长。
|
|
2.3.2
学生奖励
|
1.奖励评选公平、公正、公开,结果可信度高。
2.各种奖励具有引领,指导学生积极上进的作用。
3.奖励评选结果能够按照要求及时上报,未造成工作延误。
|
|
2.3.3
就业创业教育
|
1.开设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
2.举办就业创业讲座,学生反响好。
3.有专人负责就业创业工作,就业创业工作有特色。
|
|
2.3.4
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
|
1.设定专门负责心理工作的主管教师。
2.建立有党总支、团总支、教师及学生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且工作运行状况良好,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组织机构详细名单。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能及时对预警学生采取干预措施并给予排查反馈,对学生建有心理健康档案。
|
|
2.3.5
社会实践教育
|
1.将社会实践工作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规定的学时学分。
2.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基地。
3.定时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反响好。
|
|
2.3.6
学业评价
|
1.学业评价方法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综合评价为依托,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全过程为载体。
2.学业评价过程公平、公开、公正,结论可信度高。
3.对学生学业评价过程进行监督,有专人负责。
|
|
2.3.7
党团、社团组织建设
|
1.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标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学生党员作用突出。
2.学生党员按时开展组织生活,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3.重视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和管理,配备兼职指导教师,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
|
3.学风效果评价
|
3.1
自身因素
|
3.1.1
学生学习行为习惯
|
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手段得当。
2.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无迟到、早退和无故旷课。
3.学生听课认真,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
|
3.1.2学生获奖情况
|
1.学生获得国家级的各类竞赛奖励。
2.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
3.学生在自强励志、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
|
|
3.2
外部因素
|
3.2.1
校园文化
|
1.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学生参与科技文化活动数量比重超过60%。
2.群众性文艺、体育活动丰富,活动效果好。
3.“第二课堂”教学项目能够规范化建设,参加人数多,效果好。
|
|
3.2.2
招生与就业
|
1.一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
2.年终就业率达到90%以上。
3.专业设置合理,报到率达到90%。
|
|
3.2.3
社会声誉及先进人物
|
1.院校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达到10%,如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精神文明奖等。
2.学生工作者获得省部级优秀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学生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3.家长、单位、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综合认可度高、评价好。
|
|
测评结果
|
每个三级指标有三项标准,符合测评标准三项为A;符合其中两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根据以上29项三级指标获得A的总数(用X表示),得出测评结果:
X≥24,三级指标无C或D,结论为A;X≥21,且三级指标无D,结论为B;X≥18,结论为C;其余情形为D
|